地基處理可以改善用于支撐建筑物的地基性質(如滲透性質、承載能力、變形性質等),由于各地區的土質、地形和周邊情況不同,原地基土的性質差異極大,因此選擇適宜的地基處理方式對建筑來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常見的不良地基有8種,包括軟土、雜填土、沖填土、飽和松散沙土、濕陷性黃土、膨脹土、含有機質土和膨脹土,其中軟土、濕陷性黃土、雜填土、沙土 等多種不良地基都適合采用強夯工程處理。
強夯工程加固軟弱地基的方式是利用重錘的自由下落夯實地基,在近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。以雜填土(填料不均一,密度低容易壓縮)為例,通過強夯工程處理雜填土地基被多次使用和報道,經過長期的驗證,早已成為處理雜填土地基的主流技術。我國的軟土地基在南方沿海地區分布很廣,軟土地基具有觸變性,整體存在不均勻,當受到外力或荷載時容易變形沉降,地基強夯工程可以完成實際沉降量的80%以上,使之具有良好的穩定性。
![地基處理中強夯工程的作用和意義 地基處理中強夯工程的作用和意義]()
強夯工程的另一大特點是成本較低,經濟適用。強夯法不需要引入其他建筑材料,地基強夯工程施工過程中也不產生廢水,與很多種需要額外購買建材的地基處理方式相比都具有成本優勢,特別適用于大面積地基處理。另外,經過強夯的地基由于密度較大,也能減少建筑內部向下的熱量擴散,在部分情況下還可以使整體建筑更節能。
隨著工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,強夯法的使用逐漸開始與其它技術相結合,例如強夯置換法(夯擊排開軟土后回填碎石等顆粒填料),擴展了相關技術在原有強夯法不適用情況下的應用。地基是保障建筑安全的根基,認真核實強夯工程公司的資質的也是保障施工質量的必要條件之一。